一塊機械表,我們通常會聽到名表銷售人員或品牌商提到它機芯含有多少鉆,通常在機芯擺輪上或表殼背面也有標注(XX)JEWELS字樣,這里指的鉆到底是什么意思?是不是一塊手表的鉆石越多就證明這款手表越名貴?今天,瑞士賓爵表小編來幫助大家科普下。
熟悉機械手表結構的讀者應該很了解,機芯里會有一些寶石軸承,而這些寶石軸承是屬于手表機芯中的“其它部件”,它在機芯中的作用是減少軸承、軸桿之間的磨損。我們所常說的機芯鉆石(JEWELS)在國內成為機芯寶石,因為其色澤原因我們更多是稱其為機芯紅寶石。這些寶石可不是天然的,是屬于人造寶石,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鋁,具有質地堅硬、易加工、色彩多樣等特點,和天然紅寶石具有同樣的特質。既然是人工寶石,那么手表品牌為何會強調寶石數量的多少呢?
我們先了解下機芯紅寶石的歷史。18世紀的英國是制表制造非常成熟的國家。在當時,瑞士和德國的制表業(yè)還沒發(fā)展起來。當時英國的表匠采用小顆粒的紅寶石(稱為寶石)來作擺錘樞軸的軸承。最早創(chuàng)造出紅寶石鉆孔技術的是瑞士的光學儀器商和天文學家Nicolas Fatio,他去英國希望能為這個發(fā)明獲得“皇家特權”。不過英國人聲稱這個技術已經在使用,最終他沒有獲得特權,而他的技術被其他工匠采用,隨后這項技術被英國手表工業(yè)上運用嫻熟,此后,更是被制表大師亞伯拉罕?路易?寶璣Abraham-Louis Breguet帶回法國。此后,紅寶石被便被普遍采用到機械手表當中。
機械手表機芯的運轉是依靠機芯內各個齒輪間不停傳遞發(fā)條釋放出的動力而進行。在還沒有發(fā)明機芯紅寶石之前,機芯擒縱輪的旋軸、擒縱叉、擺輪軸桿以及行輪系的輪子都被旋入在黃銅夾板的孔洞中。這些被旋入的孔洞中帶有一個小油槽,油會流入油槽中來潤滑樞軸。
而隨著時間一長,空氣中的灰塵等進入,與油脂形成具有磨蝕作用的物質,會慢慢損壞掉片上較軟的黃銅,甚至挫掉較硬的鋼制樞軸。于是表匠們意識到需要找到一種比黃銅堅硬的材料,來經受住樞軸的磨損。這種材料就是紅寶石,它是一種硬度僅次于鉆石的材料。天然紅寶石有很強的稀缺性,所以制表匠們采用價格比較低廉的人工合成寶石。
不過,在手表上的所有改造和運用,最終的目的都是未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。在消費者眼里,帶有寶石(哪怕是人工寶石)的手表,是能夠提升手表檔次的。所以很多品牌商開始嘗試在機芯上鑲嵌許多“可要可以不要”的紅寶石。紅寶石軸承主要分為四類:1.作為軸眼用的,俗稱“鉆眼”,它鑲嵌在一定部位上,使輪軸和鉆眼相接觸; 2.蓋板用的,俗稱“托鉆”,它相當于機械中的軸承,可限止軸榫的上下晃動; 3.是做擺釘用的圓形鉆石。即使是一塊普通的手動上鏈機械表,寶石數量也會從最少14顆到最多19顆不等,自動上鏈和復雜機械腕表就更多了。
在很多人的認知里,紅寶石的多少無疑能提升手表的整體品質,所以大多數手表都會在顯眼地方標注它機心的含鉆數量。不過,我們需要注意的是,千萬不要陷入機芯寶石越多手表就越高級的誤區(qū),紅寶石軸承并非高端表的專利,隨著工業(yè)化普及,手表機芯采用紅寶石軸承已經十分常見;同時,機芯紅寶石數量多并不代表該款機芯或手表的品質高低,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。